培育“蓝高新”再添孵化器
随着青岛蓝谷软硬件的逐渐完善,一大批海洋科研领域极具实力的“蓝高新”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近日,又有喜讯传来,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蓝谷孵化园(海创基地)项目一期即将投入使用,二期主体封顶,预计2019年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据悉,该项目已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将成为连接科技研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纽带。
现场 项目建设贯穿环保理念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区的国信蓝谷孵化园 (海创基地)项目,只见两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其中一栋已经建好,灰色的墙面与蓝色的玻璃窗搭配显得清新自然,如同平静的海面,同时又颇具现代气息,与紧邻的11号线地铁站交相辉映。而另一栋高层正在紧张施工中,大楼整体围着“绿围裙”,竖立在侧的塔吊不断转动吊臂,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烈日炎炎下,如同火焰燃烧着拼搏的激情。
走近一看,两栋高层及旁边的几栋多层建筑共同组成的合围区域,形成了一处景观庭院,里面栽植了一排排灌木及大型乔木。 “在庭院里我们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收集起的雨水可以用作灌溉。 ”项目经理谢孝森介绍,该项目建设中始终贯穿环保理念,如项目外墙涂料经十余次论证确定,既经济环保又美观大方,成为了蓝谷区域外立面涂料施工的样板。
难题 场地狭小作业空间有限
在实地探访中记者发现,项目施工场地尽管狭小,但现场布置井然有序,一条8米宽的混凝土临时道路十分醒目。 “应该说,场区狭小是我们项目现场布置的最大难题。 ”土建工程师潘桂森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空间,项目部提前谋划,利用一期项目交付前的短暂时间,对一、二期结合处,即一、二期的地下连通车道率先施工。 ”连通车道施工完毕后,项目部马上进行了回填及地面恢复施工,形成了场区内的主要临时道路;同时,这条临时道路也是后期景观道路的基层,这样做,可以将一二期项目自然分割,形成“过渡带”,起到缓冲作用,还节省了费用,又为后期景观施工节省了工期,一举三得。
类似这样的细节创新在该项目屡见不鲜。如,为了节省施工场地,塔吊坐落于车库底板之上,洞穿地下室顶板。为了防止由此带来的洞穿处漏雨及杂物坠落,项目部砌筑了防雨台,并使用废弃的模板制作了“防雨帽”,通过小小的创新,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确保“滴水不漏”。“项目建设往往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都是一些‘小而精’‘小而美’的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做项目就是要做精品工程。 ”谢孝森说。
意义 特色孵化器助力“新动能”
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竣工验收,即将投入使用;二期刚刚主体封顶,预计明年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据悉,该项目已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项目能够将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发展进行有效链接和整合,加快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创业等要素活力,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培育,为青岛乃至山东省蓝色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项目拟通过引入国内外一流孵化器运营企业进行合资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创业指导和孵化服务,将孵化器运营龙头企业的管理经验优势、国信集团的本土优势、蓝色硅谷的海洋科研优势相结合,不断聚集国内外海洋产业优秀创客团队,不断孵化以海洋产业为特色的行业优秀企业,不断增强自身孵化和投资能力,目标是成为国内最具孵化能力的海洋产业特色孵化器。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傅春晓